校庆二十周年系列活动|心非若遗协会 2024年国庆非遗艺术探索之旅
发布于: 2024-10-28 12:46 编辑:

  刺绣非遗馆: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

  金秋十月,我们迎来了祖国的生日,也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文化盛宴。在这个国庆假期,跟随着项目策划部焦诗怡的脚步我们有幸参观了刺绣非遗馆,它给我带来的震撼久久萦绕心间。当踏入刺绣非遗馆的那一刻,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。馆内灯光柔和,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如璀璨明珠般熠熠生辉。那细腻的针法、绚丽的色彩,无不让人惊叹于刺绣艺术的魅力。独出前门望野田村南村北行人绝霜草苍苍虫切切霜降夜。

(苏绣)

(广绣)

  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。从传统的花鸟图案到现代的创意设计,刺绣大师们用他们的巧手,将生活的美好与艺术的追求完美融合。站在这些作品前,你能感受到工匠们在一针一线中注入的心血与情感。

  在国庆期间的参观中,我们参与调查的所有社团成员有幸聆听了专业人士的讲解,深入了解了刺绣的发展历程、不同地域刺绣的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。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

  刺绣非遗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场所,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,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。

  国庆的这场刺绣非遗馆之旅,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。让我们一起携手,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,让这些美丽的艺术瑰宝永远绽放光彩。

  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跟随宣传推广部张知语的轻快步伐,缓缓踏入那充满魅力与神秘的艺术之境。我们即将来到的是雄安新区,这片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土地。在这里,有一种独特的非遗艺术瑰宝——芦苇画,正静静地散发着它那古朴而迷人的魅力。那一根根纤细的芦苇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,承载着雄安新区的历史与文化传承。每一幅芦苇画都是艺术家们用心血与智慧编织而成的杰作,它们以细腻的笔触、生动的画面,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与人类的创造力。让我们怀着崇敬与好奇之心,去探索这神秘而又令人陶醉的雄安新区非遗芦苇画吧。

河北雄安新区非遗芦苇画

  芦苇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品的一朵奇葩,整个画面80%为芦苇自然色差,20%左右用熨烫碳化而成。芦苇画的创作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结晶,也是经过多年来辛勤探索所付出心血的凝聚。它是从唐宋时期白洋淀苇编之一“苇席”衍生而来来的,明代取名“苇编画”,是将芦苇剐开碾轧成条后将其编织各种图案,整体为单色。清朝苇编画受瓷器和西洋文化的影响,开始了大胆的创新。从色彩和立体效果上进行了改进,从而更名为苇编工艺画。

  心非若遗协会组织了全体成员参与国庆艺术探索之旅,通过各自假期田野调查,返校后组织大家分享各地特色非遗,非遗艺术不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精神的载体。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顽强生命力。看着传承人们坚守着自己的技艺,那份执着与热爱令人动容。

  图文来源丨心若非遗协会

  编辑丨石轩旗

  校对丨舒景妍

  审核丨李璧茜

 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/04/18 22:07:28